查看原文
其他

在英国教汉语的日子——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王楚怡老师教学访谈

王楚怡 艳君Yanjun 2020-01-18

艳君:已经不大记得是怎么认识楚怡老师的了。(啊,记性不好~~)某一天收到微信留言,得知我住在利兹,她就约了我见面喝茶。记得当时还很冷,我穿着厚外套戴着围巾去赴约。她向利兹孔院院长推荐,促成了我去做教学分享的事情。今年孔院主办了一场国际会议,我也去了现场,有机会和更多同行交流。我和楚怡老师长谈过两次,她是一个特别认真做事情、且有自己想法的年轻女孩。聊得很投机。在利兹两年能收获这样一份友谊我也觉得超级惊喜~~


刘志刚老师在文章中说到:具体到个人的选择,除了对外汉语这个方向,大家要找到自己更具体的位置。比如,你是想当国际学校的汉语教师?还是去国外的中小学当汉语教师?又或者去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还是在国内的私立培训机构里?这点我非常赞同。具体到孔子学院,利兹的孔院比较特别,是为数不多的商务孔子学院之一,即使细分到商务汉语,针对不同的学习者也有不同的课型,从楚怡老师的这篇文章中,大家也可以看出来。所以我征求了对方和首发公众号的同意,转载到这里,供更多打算从事这行的小伙伴们参考。越早找到自己的具体方向、深耕,就越有机会脱颖而出。我不多说,大家直接看正文吧!


(注:本文作者为王楚怡,首发于公众号“ChineseBon中文帮”,转发到朋友圈请随意,公众号转载请和楚怡老师或上述公众号联系。)



我在英国教汉语的日子

——王楚怡

王楚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

英国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


就像英国的天气一样,有些日子是灰暗的、湿冷的、乌云密布的,有些日子却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天湛蓝澄澈,草翠色欲滴,英格兰的玫瑰,苏格兰的蓟花、威尔士的黄水仙花、北爱尔兰的酢浆草,都在阳光下轻柔地摇摆,这将是这段日子最终烙在我记忆中的底色。——From王楚怡


  分享在英国教汉语的心得



您可能记得2015年10月全球第1000所孔子课堂在英国伦敦揭牌;

您可能看过BBC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英教育的大比拼 ;

您可能听过英国高调掀起的|“华务运动”——“卓越汉语教学项目”……

其实中英文化交流一直发展地非常蓬勃,全英目前已有29所孔子学院,数量居欧洲之首。我能在其中一所任汉语教师志愿者一年实感光荣和责任。 

来英九个月有余了,已经上完两个学期即将开始第三学期的课程之际,承蒙李秀梅老师的鼓励,和大家分享一些教学心得。



我在这里的基本教学情况

心得

PAGE1

利兹商务孔院课程类型非常多,前两个学期我带了五门完全不同类型的课,因为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都不够,备课一度非常难,一天内奔波于利兹市的好几个地方也一度非常累,等公交车的时候啃面包,上了车一不小心就睡着了的事情时有发生,好在一切一切的难和累全都挺了过来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下面就分别讲讲:

 


Alicia1、孔院成人晚班课

我们有一到五级五个班,我带了两个学期的一级班,学生主要是利兹大学学生、员工以及利兹及周边的社会人士,除了个别人常去中国出差会说“你好、谢谢、冰啤酒……”,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均为零基础水平,因而这门课是他们开启汉语世界的大门,无论是为了和家人朋友交流,还是为了在工作中提升竞争力,作为启蒙老师,维护并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扎实地迈好第一步是最重要的目的,所有课程内容的设计、课堂活动的安排、作业与测验都应围绕这个目的,帮助学生建立对汉语(包括拼音,声调,汉字)的基本认识、借助词典、手机软件、视频等工具的自学能力、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以及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渴望。

学生素质普遍很高,听课认真,互相帮助,对我这样的新教师也有较高的包容度,给出的反馈也不乏帮我成长的真诚建议。我的教学风格是尽量创造比较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说错、甚至勇于自嘲和互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努力打消英国人常有的尴尬、羞涩。来听课的人都说课堂上学生的开口率非常高,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这确实是我在正确把握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在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同时要有很大的耐心,结合每一个人的特点,针对性地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鼓励,引导学生坚持学习,持续进步。

Alicia2、律师事务所课

每周三中午午餐时间,我会去利兹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上课,他们的水平基本在HSK一级和二级之间,对中文有兴趣但没有太多时间课下自学,所以每周一次的课堂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既要给他们尽量多的开口机会,又要给他们尽量多的听力输入,既要重视交际练习,还想多讲讲汉字,既要带领他们回忆激活旧知识,又要把新的语法点讲透练透,可能是因为职业习惯,他们对所有的语法点非常较真儿,再点评一下作业,一个小时显得捉襟见肘。这个课是在利兹第一高的写字楼里的装修精致的会议室里进行的,落地玻璃窗可以俯瞰半个利兹,里面茶水、文具、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可我要一道一道过关卡才进得去,set up需要很久。一开始课堂气氛严肃、紧张,真的像要开生死攸关的会似的,我后来努力活跃气氛,努力让大家享受开口说的乐趣,努力通过各种任务设计、真实运用加强他们的成就感,磨合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才都慢慢轻松一些了。

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之前的教材难度不够,学生有原地踏步的感觉,他们又都是商务人士,我大胆尝试了一学期用建议采用商务汉语教材,激励他们运用更高级的语法和词汇,说出更长更复杂的句子,学生都觉得Challenging but worth it. 所以我在做的就是深入了解学生之前汉语学习背景的基础,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有意地进行拔高,以不打击学生自信心为原则,鼓励他们进行更高级更流利的输出表达。

Alicia3、东亚系国际贸易课

这门课叫做Chinese Languag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作为东亚系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的lecture和practical lesson的补充性质的extra workshop,我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顾主课和练习课的重点知识,将知识点条理化、结构化,将难点和重点细化、重复,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整合;并鼓励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对话练习、角色扮演中加以运用,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实践,做到学有所用;最后就是回答各种奇特思维方式下问出的奇特问题。学生均来自利兹大学东亚系大四学生,学生大二时都去中国学习过一年,能够较为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除了解释特别复杂的术语,课堂上基本全汉语教学。学生在课上非常活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很多,学生和主课老师都反馈认为这门辅助课对他们理解大课知识、练习小课对话有很大帮助。

然而,对我这个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来说,备这门课几乎要了我的命,多少次熬夜备课、四处请教都是为了能够正确、全面、深入的理解国际贸易的过程。第一学期的五个话题是“价格、交货、支付、包装和运输”,支付那一课中的信用证和托收一度让我崩溃大哭,然而第二学期的“海上保险、代理包销、补偿贸易、加工贸易和国际租赁”过程更复杂、理解难度更大,但是后来没再哭过了,似乎脑子里已经练就了Business Mind,已经有了厘清关系、概括总结、善于运用一切备课资源的能力。对我来说这是迄今为止上过的所有课里最有挑战性的一门课,对学生来说更是巨大的挑战了,但恰恰也是他们提升思维能力的好机会。

后来我意识到,学习这件事,学到的知识并不如学到的方法和建立起的学习能力更重要,学生要想学好知识,得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老师就更不必说了,除此之外还要能挑出主次、帮助学生搭建框架、建立知识体系,要能灵活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将理论知识与真实世界里的国际贸易与商务实践结合起来,给同学们创设真实情景,让他们在真实情景下进行谈判、签合同、与银行交涉、与运输公司、保险公司、代理公司、委托公司、承接公司进行交涉。

我一开始觉得自己一个好端端的对外汉语老师,为什么要苦不堪言绞尽脑汁地去学这些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后来坚持到最后,看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一个个过来拥抱我告诉我他们觉得这个课帮了他们很多,复习考试时都在用我发给他们的材料,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之前有多少痛苦,最后就有多大的自豪感。再后来想明白了,无论是教语言的老师还是教国际贸易的老师,本质上需要的能力是共通的,真心感谢这一段眼泪最多欣喜也最多的经历。

Alicia4、利兹艺术学院语言文化课

利兹艺术学院是我们孔院的下属孔子课堂之一,这个学院已有150年的历史了,每次走进那个学校都觉得走进了艺术世家的大门。这门课学生都是利兹艺术学院选修中国模块的大一学生,专业为Fashion Design和Fashion branding with communication,共五十五人,分两个班上,就在他们摆满模特和布料的教室里上。他们的考评方式是提交一个中西融合的服装设计的个人作品集,参加一个内部比赛,比赛的两位获胜者将参加汉办组织的暑期夏令营,将赴北京和西安进行两个星期的游学交流,之后还有很多展示作品的机会和渠道。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基本认识,为中国文化欣赏、中国元素理解运用、中文学习打一个良好的基础,由文化课和语言课两部分组成。在文化课上,由于学生有着良好的艺术功底和艺术热情,我只需要合理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行更多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深入了解,从书法、剪纸、京剧脸谱等艺术形式中获取灵感,并进一步探索挖掘,最终呈现在服装设计上。在语言课上,由于学生不太适应死板的教授式学习,我需有极高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个人开口发言,鼓励对中文有过一点接触的同学积极帮助对中文学习有排斥甚至恐惧心理的同学,鼓励大家勤做笔记,勤于复习总结。同时需要设计高效有趣的课堂练习,避免消耗太多时间,也避免参与度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于是我从用投影改成了发讲义,并增加了他们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如用数字对应的颜色涂色画画。结课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可以说出“我爸爸叫马克;我喜欢粉色;我爱我的狗”等句子。

我想给艺术生的语言课内容应该和普通大众的不一样,于是除了问候,介绍名字,国籍,家庭成员,数字这些零起点学生都会学的,我还加了颜色和服装两个跟他们关系比较大的话题。在最后提交的作品中,我看到好几个学生把中文的颜色词用汉字写在了他们设计的衣服旁边,还有一位获奖者就用中英“皇室”这个主题,运用大面积的黄色把英国的格子呢料和中式的小坎肩细腰带结合在了一起。

Alicia5、语言学讲师一对一课

这位学生是一位语言学讲师,研究英语教学许多年,近年来将兴趣点转向了汉语教学,之前虽然没有正式学过汉语,但是对汉语语法语音词汇汉字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很多知识点一点就通。给她上课真的像班门弄斧,我的每一句课堂用语,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每一种讲解或练习方法都在她的仔细观察中,下课后常常会和我聊二语习得的approach和methodology,我的国内对外汉语研究生、海外新手汉语老师、汉语母语者、英语学习者这几重身份能给她带来很多研究灵感,这也对我的语言学理论储备、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常常觉得,老师和学生真的是教学相长,互相成就。

我所参与的文化活动

心得

PAGE2


我曾在利兹圣三一大学讲过书法,曾在布拉德福德艺术画廊泡过茶,曾在皇家军械博物馆吹过葫芦丝,还在利兹市政厅的华人春晚上组织参演了Fashion Show,这些都是要在台前show自己的活动,幕后默默支持过的孔院日电影节、光之夜合唱团巡演、年度讲座、遇见作者系列活动、中文现代化教学会议,还有给孔院写twitter、给汉办投新闻稿、翻译润色宣传单、写志愿者招募词等等需要笔头功夫的事情,再加上辅导汉语桥学生,从有到无创造出一项才艺表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之余能够大大提升自己各项能力的宝贵机会和经历。




海外究竟需要怎样的汉语老师

心得

PAGE3


就我在孔院工作的经历来说,通过反思自己和观察别人,我觉得最重要的品质有以下几个:


Alicia1. 持续学习的能力

无论学术背景有多么扎实,无论实践经验有多么丰富,到了新环境就必须得重新盖起一座大楼,曾经的辉煌可能让这个大楼的地基更稳、起得更快,但还是得随时调整新思路、吸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学习能力可能是运用各种备课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创造出新的适应当地情况的教学法的选择,或者组合、改编、融合几种教学法。同时根据学生的评价、同事的建议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安排。还有一点,从学生身上的学习能力,我们可能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对每一个人的独特之处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倾听之后,受益良多的一定是我们。

Alicia做文化活动和行政能力

孔院不仅需要专业本领过硬的汉语老师,也需要在各种活动中能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所以除了教学,孔院有一部分文化活动和行政工作需要汉语教师志愿者来承担,这是锻炼综合能力的好机会。能与人高效顺畅地交流,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积极的心态,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加上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这些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孔院的经历无疑会让这些能力有所提升。当然,会一些中华才艺、擅长写作、摄影、视频制作这些就更完美了。

Alicia3、对异文化包容的能力

有些人适应了很久,始终无法接受外国的食物,始终无法接受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始终无法抱着开放的心态真正融入异文化中,他们在国内生活可能会更快乐。融入海外的工作环境比单纯融入学习生活环境要难得多,适应不同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并不容易,直言不讳地说,这需要一定的阅历、情商和悟性,也需要平和的心态和洒脱的性格。能和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处事风格的各路同事都相处得好,把自己摆正确的位置上,清楚地知道哪些事不该较真儿哪些事要坚定地追求,这绝对是一种本事,这些做不好不代表不能来海外工作,做得好将会减少很多思想负担过得更开心。

一些正在思考的问题




Alicia1、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如刘艳君老师所言,教师是帮学生搭桥、搭台阶,帮学生布点,然后联成网,调动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Mental Lexicon,并不断补充扩大;是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结,使所有现在学的知识都成为未来学习中可以随时调动的资源;是在认识-记忆-运用的过程中做好to-with-by的角色;是培养学生的自信,是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一位学生曾在课后的反馈中谈到:Learning is not as much about the ABC of the topic as what it is gaining confidence in learning the subject. 的确,有些学生天生对语言敏感,学得快说得好,有些学生语言天赋不强,反应慢一些,同在一个班里,老师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让自信的学生学得更扎实,让不自信地学生也感受到成就感?

Alicia2、受欢迎的老师到底是不是好老师

因为一句“受欢迎的老师并不是好老师”我一度看着学生的好评怀疑过自己,他们真的和我学到东西了吗?他们喜欢我的课还是喜欢我这个人?他们是being nice还是真心真意的?学生和老师没有太大距离感真的好吗?在他们眼里我到底是个好老师还是个好朋友?后来我想通了,没必要去下定义、划界限、非黑即白。保持自己的风格,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教学方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自己教得开心学生学得享受就是最好的状态。

Alicia3、对外汉语专业出身到底有没有用

多年来专业课上反复讲过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语法点要精讲多练”、“课堂用语尽量用目的语”等这些基本原则已经牢牢沉淀在心中,使备课时的指导思想更明确,课堂上脱口而出“很好”而不是“very good”诸如此类的细节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所以多年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还是给我在这里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越教越觉得自己曾经所学的远远不够用,无论曾经的专业背景是什么,随时学习、随时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永不止步、永远向前才是最有用的。

Alicia4、目的语到底强调不强调

关于目的语教学有太多的争论,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开始觉得在英国成人兴趣班的教学里用目的语教学是不可能的;后来觉得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一定要努力push他们习惯听汉语;再后来才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性质,从实际出发,从提升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有技巧地增加有效的课堂汉语输入。如果一味强调目的语的重要性不顾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把学生吓跑反而会得不偿失。我一直渴望能够在中小学进行系统的课程体系内的汉语教学,如果有那样的机会,我一定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培养他们的汉语思维,从根源上同时做好输入和输出。但对于现在的成人教学对象来说,我还是比较赞同爱丁堡大学的朱珠老师的观点:“成年人外语学习特点是自觉学习,理解先行;理解之后,渴望应用;得益于母语,受制于母语。建议显性教学,鼓励应用,巧用学生母语。”

说了这么多,突然想翻之前的日记来看,来英国前的一星期我写下了这样的话:

“我常在想,自己其实并不一定要成就多么伟大的事业,时刻把职业理想挂在口边。从实际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言行给身边的人带去一丝影响已经很不容易了。汉办有汉办的宏伟计划,孔院有孔院的发展目标,我虽然为他们工作,但终究是为自己工作,为自己积攒阅历、能力、以及看透一切并笑对一切的本事,先迈好这第一小步,再想后面的步子怎么迈吧。所以也别太神圣化某些机会,别表现一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感觉,lower my expectation,that’s it.”


现在看来我依旧觉得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对的,要想做好大事,先从很小的事做起,正视现实,机会存在于what you are asked to do和what you seek for之间。


我才刚刚起步,一路走得还很蹒跚踉跄,感恩一路遇到的恩师、挚友,感恩孔院给我提供的一切,感恩英国的蓝天绿草,我记忆中最美的底色。



艳君: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为楚怡老师的简书主页,简书ID为:Alicia王楚怡。欢迎大家关注~~ 本文版权归王楚怡老师所有,首发于公众号ChineseBon中文帮,转发到朋友圈请随意,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楚怡老师或上述公众号。谢谢!

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行业小调查

小调查结果和我的思考

布洛卡卡卡:《给外汉考研同学的几点建议》

素秋微菊:《适合外国学生的中文电影》

阿步:《赴美教师看美国小学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